解决方案 首页 > 解决方案

招商策略:调整的原因和未来的方向

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反弹后,市场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调整。根本原因与获利盘的了结、缺乏新催化剂和部分风...

招商策略:调整的原因和未来的方向

发布时间:2023-11-07 03:55:05   来源:安博电竞

  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反弹后,市场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调整。根本原因与获利盘的了结、缺乏新催化剂和部分风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关于市场行情是否结束的担忧开始重现,但我们大家都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趋势向好、企业盈利向上的趋势没发生变化、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A股仍处在上行周期过程之中。当前在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技术、生物医药、自主可控和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成长领域,以及消费扩散至地产链耐用消费品仍然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观策·论市】A股在本周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调整的原因主要是前期积累了较大获利盘、缺乏新催化以及某一些风险因素扰动。我们认为A股仍处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行趋势过程之中,两个基本的趋势并没发生变化。1)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未变,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地产二手房的成交、建材的成交,还是其他的消费数据都出现了较为明显改善的态势。随着两会即将召开,更多推动扩大内需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将要落地,调整就是买入时机。2)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趋势未变。当前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钠电池、固态电池、钙钛矿等为代表的新电池技术,以及各类型中国创新药和器械的创新以及自主可控大趋势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将会给A股带来持续性的增量业绩。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复苏的态势,全球新产业趋势方兴未艾,A股仍然在两年的上行趋势过程中。2023年整体仍将保持中小成长、科创类风格相对占优的局面,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新能源、自主可控和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成长性方向将会相对占优。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复苏向地产链扩展,以家电家居消费建材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的投资机会也将出现。

  【复盘·内观】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部下跌,主要原因在于,1)前期市场累积了较大的上涨幅度,有正常的调整需求 ;2)美国PPI超预期以及加息预期的变化影响情绪;3)部分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影响;4)近期经济数据如一月PMI走强,构成复苏-成长风格轮动。

  【中观·景气】1月充电桩数量同比维持较高增速,重卡销量同比及环比均下行。2022年1-12月软件产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幅收窄。近日台股电子公布1月营收情况,多数IC设计/IC制造/存储器/PCB/面板/LED厂商营收同比下行,部分IC制造、镜头厂商营收同比维持正增长。1月增值电信业务许可项目数同比增幅收窄,充电桩数量累计同比维持较高增速。1月重卡同比及环比均下行。

  【资金·众寡】北上两融净流入,ETF净赎回。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82.5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103.9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102.1亿份,较前期上升76.1亿份;ETF净赎回,对应净流出125.7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食品饮料、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融资资金净买入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等;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消费ETF赎回较多。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计划减持规模提升。

  【主题·风向】本周产业观察——工业机器人是解决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案,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随着中国劳动人口规模的减少以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工业机器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低于制造业强国,关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

  【数据·估值】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略有下降,PE(TTM)降至14.1,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9.0%分位数。板块估值多数下降,其中,食品饮料板块上涨较多,计算机板块下跌较多。

  对于近期的风格变化,我们描述了A股有明显的春节效应,A股经常演绎春节前上证50占优,春节后中小成长占优的局面。今年春节前市场演绎大盘蓝筹风格,上证50相对占优。上证50阶段性占优局面可能阶段性告一段落。中小成长业绩披露落地,进入业绩真空期和下一年的新预期形成阶段,又开始重新憧憬新一年的高增长,调整的中小成长利空落地而反弹。因此,中小成长风格在春节后有望回归。我们预计今年春节前后可能会演绎经典“大盘蓝筹到中小成长”的局面。

  中期来看,风格切换有两年到两年半左右的周期运行的特征,每两年到两年半左右就会有一种风格显著占优, 2021年2月以来相对占优的是小盘价值风格。而一旦到了今年二月,短期风格博弈结束后,又将会迎来一个新的中期窗口布局期。2023年经济温和复苏,流动性温和改善,在产业政策和新产业趋势驱动下,小盘成长占优的概率可能更大。

  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反弹之后。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主要原因与获利盘的了结,缺乏新催化剂和部分风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关于市场行情是否结束的担忧开始重现,但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趋势向好,企业盈利向上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变化。A股仍处在上行周期过程之中。当前在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技术,生物医药,自主可控和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成长领域,以及消费扩散至地产链耐用消费品,仍然是当前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投资方向。

  此前,市场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缺乏比较像样的调整。自2022年10月1日以来,在外资的推动之下,消费龙头指数大涨30%,上证50指数大涨20%,龙头的涨幅比较大。对于海外底部加仓的对冲基金来说,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获利盘。而在1月中旬开始,中小成长风格、科技板块开始崛起,中证1000指数涨幅接近10%,科技龙头指数涨幅超过10%。对于国内的部分量化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在某些主题上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率。

  尤其是一些热门主题围绕ChatGPT诞生之后的AI+浪潮,在计算机、通信、传媒、机械等领域市场进行了一波比较大幅的主题投资,相关行业的成交占比已经处在2016年以来较高的中位数,市场热度到达极限状态。在当前缺乏大规模流动性放松和增量资金的背景下,进一步上涨难以为继,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需要释放获利的压力,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催化或者是业绩的兑现。

  市场在交易完经济复苏预期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主题之后,当前缺乏新的催化来支撑市场进一步的上行。当前经济数据仍处在相对空白的状态,尽管有一些高频数据指向经济的复苏,但是这些证据并没有强到让市场产生交易经济强复苏的欲望。

  与此同时当前也是也进入了相对的政策真空期,在两会召开之前,市场并没有对未来实质性的政策落地产生具体的期许。

  人工智能主题活跃之后,在技术进步趋势的主题上,市场还未找到一个类似于人工主题的大型技术趋势,尽管在自主可控、创新药、新能源技术趋势领域。有很多新的趋势在酝酿,但似乎缺乏重要关键的催化,让市场进行聚焦。

  尽管在上周造成市场调整的推动因素是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于美国非农和通胀数据接连超预期,市场对于3月加息50BP的概率重新燃起,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反弹、人民币阶段性走弱,也使得外资大幅流入的节奏放缓。

  除此之外,气球事件、美国半导体制裁措施的发酵等一系列事件,使得中美关系再生波澜,都压制了市场的情绪。

  近期中疾控发布的通知显示,中国已经出现了XBB1.5的新病例,相关报道冲上热搜也使得市场开始重新关注疫情,可能带来扰动影响。

  首先,经济复苏的态势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决定A股趋势的始终是企业盈利的趋势,而今年上市公司的企业盈利趋势应该是持续向上的。越临近两会召开,具体的扩大内需和稳增长的措施就会更加明确,因此后续大概率会有一波交易扩大内需和推进经济复苏政策落地的一波行情。

  从最新的建筑钢贸商的成交情况来看,春节之后随着贷款的落地,项目施工明显提速,建筑钢材的成交较去年同期有了小幅的增长,接近2017年同期的水平,基建投资仍有韧性。

  从房地产的成交情况来看。近期二手房的成交明显回暖,显著高于2022年同期的水平。接近2021年房地产天量成交之年的水平。尽管三十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较2022年略低。一旦二手房成交热度向新房扩展,2023年商品房销售很可能会明显转暖。建议投资者关注地产销售和保交楼提速带来的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居消费类建材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经历了21年到22年的产业冲击之后。竞争格局的变化带来的部分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第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战场。有别于此前元宇宙,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提高生产生活效率有着巨大的帮助,且涉及到的领域更加广泛,在各个行业都可以产生可以落地的应用。就目前进展来看,距离商业化更加接近。如果考虑到此前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已初步商业化,ChatGPT对人工智能其他领域可能会产生新的催化效果。

  从目前产业的反馈来看,由于ChatGPT的推出给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从业者都带来了巨大的刺激,也是笔者在这么多新技术领域的试用中感觉最震撼的品种,很可能推动产业资本和政府向这个方向大规模倾斜资源。在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落地推动行业产业化提速。因此,人工智能领域出现能够兑现业绩的应用场景概率更高。

  在政府投资层面,由于在二十大报告中,在新动能领域反复强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再度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这两个方向的创新应用的重视程度。

  在前期市场对ChatGPT领域进行一轮广泛的主题炒作之后,围绕着投资不断落地,创新应用的诞生和商业化的展开,将会给A股相关上市公司提供持续性的主题和以及业绩动力。

  除了以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再提速,以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钙钛矿、钠电池、大储为代表的新电池技术,在2023年也有望迎来商业化加速的阶段,给A股带来了很多具有市场空间的投资方向。

  而面对美国歇斯底里的科技制裁,当前中国的科技面临着类似三体小说里黑暗森林场景,通过限制中国获得 EUV以及高性能DUV光刻机为代表的高精度技术,试图达到像三体小说里面的智子锁死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的效果,但客观上将会推动国产半导体设备技术突破进程的加速。

  总结而言,展望2023年,如果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新技术趋势、中国创新药和器械公司加速落地,2023年有望出现类似于2013年或2019年科技风格持续占优的格局。

  A股在本周出现了明显的调整,我们认为。调整的问题大多是前期积累了较大的获利盘,以及缺乏新的催化因素,在某一些风险因素的扰动之下,出现了阶段性调整。市场普遍关心行情是否就此结束,我们大家都认为大可不必,A股仍处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行趋势过程之中,两个基本的趋势并没发生变化。

  一个趋势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从近期的数据分析来看,无论是地产二手房的成交、建材的成交,还是其他的消费数据都出现了较为显著改善的态势。中国经济自疫情后复苏大趋势没发生变化。随着两会即将召开,更多推动扩大内需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将要落地,企业盈利进入上行趋势,这个基本的态势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调整就是买入时机。

  第二个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就是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趋势。当前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钠电池、固态电池、钙钛矿等为代表的新电池技术,以及各类型中国创新药和器械的创新以及自主可控大趋势都没有发生变化。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将会给A股带来持续性的增量业绩,同时由于政府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未来的支持力度在两会后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产业政策也有利于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

  整体看来,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复苏的态势,全球新产业趋势方兴未艾,A股仍然在两年的上行趋势过程中。2023年整体来看,仍将保持中小成长、科创类风格相对占优的局面,以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新能源、自主可控和军工装备为代表的成长性方向将会相对占优。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复苏向地产链扩展,以家电家居消费建材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的投资机会也将出现。

  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部下跌,主要指数中消费龙头、小盘价值、上证指数跌幅较小,创业板指、中小100、科技龙头跌幅居前,本周日均成交9883亿元,较上周相比有所放量。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港股43.6亿港币,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A股82.5亿人民币,北向资金连续14周净流入A股。风格方面,必选消费上涨,TMT、金融领跌。

  本周A股市场指数全部下跌,根本原因在于,1)前期市场累积了较大的上着的幅度,有正常的调整需求 ;2)海外市场由于美国PPI超预期以及加息预期的变化,对A股情绪有所影响;3)近期部分地理政治学等风险事件影响风险偏好;4)小盘成长以及偏主题投资的环境下,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波动都可能加大;5)近期经济数据如一月PMI走强,对经济复苏板块构成正面驱动,风格轮动下,前期涨幅较高的成长风格波动加大。

  从行业上来看,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下跌,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石油石化涨幅居前,有电力设备、电子、房地产跌幅居前。从涨跌原因来看,本周涨幅居前的行业原因主要为,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石油石化(经济复苏预期),跌幅居前的行业原因主要为,电力设备、电子(成长风格走弱)。

  2022年1-12月软件产业总利润累计同比增幅收窄。1-12月软件产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上行5.70%,较前值增幅收窄1.2个百分点。

  近日台股电子公布1月营收情况,多数IC设计、IC制造、存储器、PCB、面板、LED厂商营收同比下行,部分IC制造、镜头厂商营收同比维持正增长。IC设计领域联咏1月份营收当月同比下行41.36 %,降幅较上月扩大6.73个百分点。IC制造领域台积电、联电1月份营收当月同比分别增长16.19 %、-4.31 %,其中台积电增幅缩小7.74个百分点,联电增幅由正转负;世界营收当月同比下行23.37 %,降幅较上月收窄15.45个百分点;稳懋1月份营收当月同比下降54.67 %,降幅较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存储器厂商南科营收同比跌幅扩大1.36个百分点至-66.76 %,华邦电同比跌幅扩大19.04个百分点至-43.78 %,旺宏营收同比跌幅扩大3.61个百分点至-40.51 %。PCB厂商景硕电子营收同比跌幅扩大25.84个百分点至-36.82 %;被动元件厂商国巨1月份营收当月同比下行17.09 %,镜头厂商大立光营收同比下行13.13 %,玉晶光当月营收同比增长3.08%,亚洲光学营收同比下跌33.13 %;面板、LED厂商中,群创、晶电、亿光跌幅均扩大,友达跌幅收窄。

  1月增值电信业务许可项目数同比增幅收窄。1月增值电信业务许可项目数为8112个,同比上升20.25%,较上月增幅收窄0.83个百分点。

  1月充电桩数量累计同比维持较高增速。2023年1月充电桩累计数量达到183.85万个,累计同比增加56.13%,增幅较前值缩小0.59个百分点,继续维持较高增速。

  1月重卡同比及环比均下行。2023年1月,重型卡车市场(含底盘、牵引车)1月份销售4.87万辆,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49%,降幅较2022年12月(-6%)明显扩大(主要是由于去年1月份销量较高所致),约比去年1月份少销售4.67万辆,仅约相当于去年1月份销量的51%。截止到2023年1月份,重卡市场自2021年5月份开始的连降势头已扩大至“21连降”。

  从全周资金流动的情况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融资资金净流入,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上升,ETF净赎回。具体来看,北上资金本周净流入82.5亿元;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103.9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102.1亿份,较前期上升76.1亿份;ETF净赎回,对应净流出125.7亿元。

  从ETF净申购来看,ETF净赎回,宽指ETF以净赎回为主,其中沪深300ETF赎回最多;行业ETF以净申购为主,其中信息技术ETF申购较多,消费ETF赎回较多。具体来看,股票型ETF总体净赎回6.9亿份。其中,沪深300、创业板ETF、中证500ETF、上证50ETF和双创50ETF分别净赎回10.5亿份、净赎回2.1亿份、净赎回8.4亿份、净赎回3.5亿份、净申购2.9亿份。行业方面,信息技术ETF净申购35.2亿份;消费ETF净赎回8.0亿份;医药ETF净申购9.4亿份;券商ETF净申购6.0亿份;金融地产ETF净赎回3.8亿份;军工ETF净申购4.3亿份;原材料ETF净申购3.8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申购4.6亿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规模较前期回升,新成立偏股类基金102.1亿份。

  本周(2月13日-2月17日)北向资金净流入82.5亿元,净买入额扩大53.2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餐饮、机械设备、计算机等,分别净买入28.0亿元、26.8亿元、23.0亿元;集中卖出农林牧渔、公用事业、银行等,净卖出规模达-13.6亿元、-12.4亿元、-8.6亿元。

  个股方面,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较高的为宁德时代、三一重工、恒生电子等;净卖出规模较高的包括亿纬锂能、大北农、比亚迪等。

  两融方面,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净流入103.9亿元。从行业偏好来看,本周融资资金集中买入计算机,净买入额达26.8亿元,其他净买入规模最高的行业主要包括国防军工、电力设备、银行等;净卖出的主要是医药生物、建筑材料、电子等。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较高个股包括中航电测、浪潮信息、昆仑万维等,净卖出较多的主要包括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三一重工等。

  从资金需求来看,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缩小,计划减持规模提升。本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6.3亿元,减持65.5亿元,净减持59.1亿元,净减持规模缩小。其中,净增持行业仅有色金属和银行;净减持规模较高的行业包括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本周公告的计划减持规模为109.8亿元,较前期提升。

  本周市场普跌,Wind全A指数周度下跌1.70%,创业板指下跌3.76%,沪深300下跌1.75%。本周涨幅居前的主要为医药商业、医药电商、独家药等相关主题。

  2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协同,持续优化充电网络规划布局,着力破解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充电难题,优化完善政府监管平台体系,提升充电行业发展质量和建设运营标准,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清洁低碳出行的需求。

  (2)人工智能——北京: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 构建应用生态

  2月13日,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根据白皮书,北京核心区域的产业集聚能力较强,已经形成了全栈式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在专利授权数量全球排名前100的机构中,北京总部机构30家;我国已有24家企业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中10家企业总部在北京。白皮书表示,今年北京市将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开源社区等,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协同攻关,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同时,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构建开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应用生态,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突破。

  2月13日,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成立,落地中关村门头沟园。作为一座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北京持续加码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近年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对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为加速产业创新发展,满足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联合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等提供算力服务,加速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应用和模型孵化,持续推动北京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据了解,首批签约北京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已达47家,预计算力使用规模超过248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

  2月14日,集度“ROBOVERSE三里屯体验中心启动会”在北京举办。集度CEO夏一平宣布,集度汽车机器人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首个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体验,支持汽车机器人实现自然交流的再进阶。据悉,此次文心一言上车,也是全球类ChatGPT技术首次应用于智能汽车产品。现场,集度还发布了集度用户数字体验计划ROBOVERSE(汽车机器人宇宙)。文心一言技术上车,将进一步提升汽车机器人产品的自然交流能力,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人机交互数字化体验。集度首款汽车机器人ROBO-01及其探月限定版将于2023年内开启产品交付。

  2月15日,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近日,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广东脉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钙钛矿室内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1000lux U30光源照射下达到44.72%,为当前世界最高值。公司表示,这是继2022年获得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室内光伏组件孔径面积效率29.69%、刚性室内光伏组件34.94%(有效面积效率36%)的世界最高认证效率之后的又一突破。

  2月15日,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在辽宁大连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该制氢装置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周期短,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相比加氢站传统用氢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将成为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示范样本,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2月15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道路运输局、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公共停车场(库)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完善公共停车场(库)充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强日常管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便利的出行体验。《办法》提到为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的保障能力,增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加强明确日常管理细则,规定带有充电桩车位占比和快充充电桩的占比,利用数据互通互联对僵尸电桩和占用电桩行为进行处理,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管理职责。

  (8)数字经济——国家发改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

  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在《求是》杂志发布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章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充分发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的优势,围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9)储能——重庆: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 构建能源储备调峰体系

  2月16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关于重庆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新型储能产业方面,围绕构建能源储备调峰体系,加强储能电池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攻关,加大电力储能设施建设和电力储能场景应用推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示范区。未来产业方面,推动硅基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实现产业化发展。不断强化质量强市,大力推进质量提升,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10)新能源汽车——深圳:出台十二条金融举措 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两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其中提到,支持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对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提产扩容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助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高端品牌,培育更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世界级领军企业。支持动力电池企业扩优势补短板。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为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成果转化和扩充产能提供资金保障,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巩固国际竞争优势。

  2月16日,中国石化在北京、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地举行启动仪式,宣布中国石化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开工。项目由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负责实施,主要包括风能及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部分,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450兆瓦和270兆瓦、储氢能力28.8万标立方;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3万吨/年。项目利用鄂尔多斯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年制绿氢3万吨、绿氧24万吨,就近用于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降碳减碳。该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我国乃至全球的绿氢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将有力推动绿氢产业链发展,推进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12)智能驾驶——毫末智行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DriveGPT

  2月17日,毫末智行宣布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正式升级为“DriveGPT”,并将在2023年4月的第八届HAOMO AI DAY上公布重要进展。随着ChatGPT火爆全网,它所采用的Transformer大模型以及“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在自动驾驶领域,毫末在国内最早将Transformer大模型引入到数据智能体系MANA当中。在2023年1月的HAOMO AI DAY上,毫末CEO顾维灏介绍,毫末推出的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就已借鉴了ChatGPT的实现思路,采用RLHF(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技术,通过引入真实人驾接管数据,对自动驾驶认知决策模型进行持续优化。通过这一大模型,在掉头、环岛等公认的困难场景中,场景通过率提升30%以上。目前,毫末DriveGPT 已完成模型搭建和第一阶段数据的跑通,参数规模可对标GPT-2的水平。接下来DriveGPT将持续引入大规模真实接管数据,通过人驾数据反馈的强化学习,来不断提升测评效果,同时也将DriveGPT作为云端测评模型,用来评估车端小模型的驾驶效果。

  本周产业观察——工业机器人是解决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案,关注产业链国产替代机会

  中国人口自1962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这也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即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则意味着我国人口将告别持续攀升的历史,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劳动人口规模减少,用工成本持续增加。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8.70%,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5.4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13.50%,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4.63%,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蓝皮书》指出自2020年起至203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年均减少790万人,并将持续增加。在用工成本方面,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工资CAGR达9.69%,相关研究显示,随着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加快上升,中国制造业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差距正日渐缩小,在考虑劳动生产率差距后,欧美国家在部分制造业领域甚至正变得更具优势。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了我国在全世界内产业竞争力的下滑,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有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案。

  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机器人+”发展目标。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方案》指出,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提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方案》明确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提出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远低于制造业强国。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报告》指出,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0年安装量达168.4k台,同比增长20%;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246台/万人,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九,远低于韩国(932台/万人)和日本(390台/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下,预期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将持续提高。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839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为445.7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589亿元。

  工业机器人上游包括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减速器;中游为机器人本体;下游是集成系统,包括单项系统集成商、综合系统集成商,广泛应用于汽车、3C、食品、饮料等行业。按照机械机构,工业机器人可分为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其中多关节机器人和SCARA精度要求高,且市场规模最大,二者合占工业机器人80%以上市场规模。其中,核心零部件成本占到工业机器人整机成本的70%,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拥有最强的议价能力。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的35%、25%、10%。

  德国、日本牢牢占据着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份额。日本、德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世界领先,这主要因为他们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的研发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从企业来看,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供货商,占据世界约50%的市场份额。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工业机器人产业中多关节机器人和SCARA精度要求高,且市场规模最大,二者合占工业机器人80%以上市场规模。2021年外资品牌市场在这两种机型的占有率分别是80%、82%。因为多关节机器人是下游汽车制造的关键机型,SCARA是电子设备制造的关键机型,因此按照下业细分,外资品牌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电子、汽车等机器人高端行业市场应用,尤其是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而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优势领域在于金属加工、餐饮、塑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被四大外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发那科、爱普生、ABB、安川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3.9%、9.7%、8.3%、7.7%。国内主要的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埃夫特、机器人、拓斯达等,其中埃斯顿是工业机器人出货量最高的国产机器人企业,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到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达32.8%,同比增长4.2%。根本原因包括,一方面,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力降低,面对疫情带来的机遇,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强大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国产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速,核心工控产品份额预计持续加速提升;另一方面,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发展势头良好。

  零部件方面,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为减速器,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市场基本处于日本企业垄断状态,其中哈默纳科和日本产电新宝在2021年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谐波减速机配置中份额超过70%。虽然短期内外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但中国本土优秀品牌也在不断崛起,绿的谐波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已经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RV减速器市场目前仍然被外资品牌的垄断,仅纳博特斯克一家就占据中国市场54.3%的市场份额。国内上市公司中,双环传动和中大力德国产化进程较快,其中双环传动新研制的大负载及高功重比的系列化减速机产品已成功批量应用于国内主流机器人产品中,已基本实现机器人减速器产品全覆盖,但是目2021年公司减速器业务收入仅2.67亿,体量尚小。

  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市场由外资主导。外资厂商占据中高端市场份额,国产份额虽逐年提升但依然偏小,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由外资占据。目前,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主要分日系、欧美和国产三大阵营。日系代表企业主要有松下、安川、三菱、三洋、富士等;欧美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施耐德、博世力士乐、ABB等;国产代表企业主要有台达、汇川、埃斯顿等。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略有下降。截至2月17日收盘,全部A股PE(TTM)略微下降至14.1,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9.0%分位数。创业板本周下行,PE(TTM)下行0.9至38.0,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13.1%分位数。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PE(TTM)下行0.1至11.1,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29.6%分位数。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PE(TTM)降至18.2,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16.8%分位数。

  在行业估值方面,本周板块估值多数下降,餐饮板块估值上涨较多,涨幅为0.5,计算机板块估值下跌较多,跌幅为1.5。其中餐饮板块上涨0.5至36.7,处于78.2%历史分位;计算机板块估值下跌1.5至54.6,处于67.8%历史分位。截至2月17日收盘,一级行业估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休闲服务、计算机、国防军工、农林牧渔、餐饮。

相关产品
  • 助力协作机器人更快遍及这家企业行将重磅推出新品

    查看详情+
  • 揭秘涨停 联手OpenAI全球首个GPT机器人来了人形机器人板块团体狂欢

    查看详情+
13916152339